净宗初祖——慧远大师

晋慧远大师,莲宗初祖也,姓贾,雁门人。净宗学精儒老,年二十一,闻道安法师讲般若经,豁然大悟,叹曰:“儒道九流,皆糠枇耳。初祖”遂出家,誓弘佛教。慧远安叹曰:“使道流中国,其在远乎。大师”后居庐山东林寺,率众行道,凿池种莲,于水上立十二叶莲花,因波随转。净宗分刻昼夜,以为行道之节。初祖与刘遗民等僧俗百二十三人,创立莲社,六时念佛,求生西方。慧远在山三十年,迹不入俗,专志净(jing)土,澄心系念,三见圣相,而沉厚不言。大师一夕,方从定起,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,观音,势至,左右侍立。净宗又见水流光明,分十四支,同注上下,演说妙法。初祖佛言:“我以本愿力故,来安慰汝,后七日当生我国。慧远”社中佛陀耶舍、大师刘遗民等,以往生者,皆在佛侧。净宗师曰:“吾始居此,三睹圣相,今复再见,必生净(jing)土。初祖”至期,端坐入寂,年八十三。慧远(东林传)

肇启莲宗福震旦,畅佛本怀垂方便。

圆音一阐士归庐,大法将弘神运殿。

一切法(fa)门从此流,一切行门从此办。

致令各宗尽朝宗,万川赴海依行愿。

远祖历朝谥号

晋安帝义熙年,谥庐山尊者,鸿胪大卿,白莲社主。

唐宣宗大中二年,谥辩觉大师。

南唐升元三年,谥正觉大师。

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,谥圆悟大师。

宋孝宗乾道二年,谥等遍正觉圆悟大法师。

远祖所著书

《大智论要略二十卷》(亦名释论要钞)、《不敬王者论》一卷

《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》三卷(并罗什答)、《大智论序》一卷

《阿毗昙心论》一卷、《三法度序》一卷

《妙法莲华序》一卷、《明报应论》一卷

《修行方便禅经序》一卷、《辩心识论》一卷

《法性论》一卷、《沙门祖服法论》一卷

《释三报论》一卷、《佛影赞》一卷

祖师法语

师云:念佛三昧者何,思专想寂之谓也。思专,则志一不分,想寂,则气虚神朗。气虚,则智悟其照,神朗,则无幽不彻。斯二,乃自然之玄符,会一而致用也。又诸三昧,其名甚众,功高易进,念佛为先。何者穷玄极寂,尊号如来。体神合变,应不以方。故令入斯定者,昧然忘知,即所缘以成鉴,鉴明,则内照交映,而万相生焉。非耳目之所暨、而闻见行焉。于是灵相湛一,清明自然,元音叩心,滞情融朗。非天下之至妙,孰能与于此哉。所以奉法诸贤,咸思一揆之契,感寸阴之将颓,惧来储之未积,于是洗心法堂,整襟清向,夜分忘寝,夙兴唯勤,庶夫贞诣之功,以通三乘之志。仰援超步,拔茅之兴。俯引弱进,垂策其后。以此览众篇之挥翰,岂徒文咏而已哉!

中国茶文化

“茶禅一味”源远流长。佛教对茶道的渗透,《庐山乃志》中有记载:“晋朝以来,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植。”相传,庐山云雾茶最早是一种野生茶,后来东林寺名僧慧远将野生茶改造为家生茶。他曾以自种自制茶款待好友,常话茶吟诗,叙事谈经,通宵达旦。到了唐代,庐山之茶已很出名了。宋代,庐山名茶被列为进献皇帝的“贡茶”。另外民歌《茉莉花》由北方传入江南,也有可能是慧远所为。茉莉花原产于印度,东汉永平十一年随佛教传入中国山西的五台山,而自从茉莉花传入五台山,深受僧人们喜爱,于是,谱写佛乐的僧人便谱写了以茉莉花为原型的佛乐《八段锦》。之后,随着僧人们四处云游,该曲传入江南,经后人加工,成了风靡江南的民歌。

中国山水文学

慧远大师并不是专门从事山水文化的发展者。但是,由于他的人生的灿烂,便使得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浓烈的人生色彩更具有基因上的稳固性。东晋时代,是一个对自然山水觉醒的时代。《游记》最早诞生在此时。东晋隆安四年(400年)仲夏,慧远率领弟子三十余人游庐山石门涧,这是我国文字记载最早的“组团文化旅游”。慧远率弟子们从东林寺出发,到石门涧后,弟子们兴奋得纷纷吟诗作赋。慧远也写了诗,并为大家的诗作写了“序”,即《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并序》。这《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》也被史学界定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山水游记名篇。其手法采取了分类描绘,把石门涧景物先融贯于胸,然后分别绘出山、水、石、树之状,宛如一幅幅画图,把石门涧奇景展现在人们面前。这种描绘手法是我国山水游记中的第一篇绝作,对我国山水散文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。慧远大师的高徒宗炳,他的山水画对后世影响深远。宗炳——“莲社”十八高贤之一。宗炳第一次和庐山结缘就修改了他的人生设计——他在庐山短短的50天里,染上了游山玩水的癖好。自此,对自然美的探寻便成了他生命的强大推动力,成了他造就自己生命光辉的起点。宗炳那篇《画山水序》是世界上最早的山水画论。极具魅力的自然景观,加上东晋时期慧远、宗炳、陶渊明、陆修静、谢灵运、鲍照等名人捷足先登的文化喧染影响,使得后来一代又一代文人骚客,热衷荟萃庐山,游历乐此不疲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. 必需的地方已做标记 *